1. 主页 > 今日推书 > 正文

浮光(北愚)高分小说推荐

浮光

本篇是历史武侠文,取自南宋1211年的历史背景,此时金强宋弱,蒙古正在崛起,西夏,吐蕃,西辽,诸国群雄逐鹿;期间主角一路北上,发生许多爱恨情仇的故事,其中穿插历史事件与权谋斗争,欢迎诸位大侠前来评鉴。

推书试读:第1章

翻开公元1211年的那一页史书,春寒料峭的时节里,金国中都的九层深宫中,一片泛黄的银杏叶忽而跃下枝头,穿过九重飞檐的琉璃瓦,在杈子门前的浆纱宫灯旁绕了一圈又一圈,随后猛的扎进院里的藻井中,将仍旧醉心于《大金集礼》繁文缛节的女真贵族的盛世美梦,击了个粉碎;

那一年,野狐岭上黄沙漫卷,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九旄大纛的指引下,以一场旷古绝今的豪胜,向这世间所有文明宣告着时代雄主的到来!野狐岭的鲜血几乎浸透了整个燕云十六州,不可一世的金人被吓破了胆,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南宋士大夫们仍在《千里江山图》的烟波里谱写着最后的盛世华章,他们殊不知,在这文明的十字路口,所有人都将在蒙古的铁蹄下化为史册里那一笔泛黄的墨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但总会给人们留下一线生机,无数的能人异士也正为此拼搏挣扎,时代的洪流涤荡走泥沙,但终究淘不去那些铮铮傲骨;

而就在此刻,丝绸之路上,商队的驼铃与蒙古铁骑的刀光交错成命运的经纬线,故事也将由此开始。

第一幕临安启程

第一章

时年三月,寅时刚过,山头的残月尚未西沉,将漆黑的天幕渲染得愈加清冷,此时城西街道上“德风镖局”的朱漆大门轰然洞开,十多匹枣红色大马打着响鼻陆续走出镖局大门,马匹的铁掌踩着青石板路上的寒霜,迸射出零星的火花,马匹后拽着的镖车木轮上包裹着浸油的牛皮,碾过门槛时发出沉闷的轱辘声;

待到镖队尽数走出大门,趟子手劈嗓一声大喝;

“亮镖!”声音穿透初凝的薄雾;

“唰!唰!唰!”数卷丈二镖旗霍然展开,连贯整个镖队,旗上黑底金线的“德风”二字迎风烈烈;

走在最前端的是位清瘦少年,一身白色劲装,分外显眼,不像多数走镖之人佩的是刀,他腰间却是系着一柄古朴莹白长剑,配上那一身白衣,在夜幕下分外显眼;

新来的镖师看清白衣少年模样,发出一声惊疑;

“此番是李镖头压车?”

“是啊,那主顾昨个晚间来此,指名道姓要李镖头亲自押运,并且连夜送来六大车物件!每个箱子上都贴了红镖!”

“什么?!都是红镖?!还六大车?”

年轻镖师惊叹;要知道,在镖局行业,红镖表示是极其贵重的物件!素日里见到一件都不容易,结果此次整整有六大车!

“嘘!小些声儿!”胡子拉碴的中年男子一把捂住年轻镖师的嘴,财不露白,走江湖的镖师也得遵循这一点,中年镖师四处张望,见无人注意,压低声音继续说;

“不然哪里需要李镖师亲自押运?随意派些人手不就行了?”

“可是...李镖师看起来也太瘦弱了。”新来的镖师用手指了指最前端的白衣少年,确实,身形伶仃,“这趟镖如此重要,他能护住吗?”

中年镖师闻言翻了个白眼,语气中满是竖子无知的意味;

“你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咱德风镖局如今能在这临安府内立足,几乎都是李镖头挣来的局面!你是不知道——”中年镖师朝着白衣少年背影努了努嘴,“三年前,两淮会战,这位爷,单人一剑,带着咱镖局二十几口人,从楚州城内突围!一路上,不知杀了多少士兵!那场面,啧啧!”

看着中年镖师手舞足蹈激动不已的模样,新来的镖师感觉夸大其词,眼里满是不信;

“李镖头这般瘦小,脸又长得如此俊俏...怎么看也不像个厉害镖师,倒像是个姑娘。”

闻言,中年镖师眼中突然涌上一层莫名的笑意,神秘兮兮的凑近年轻镖师的耳边说道;

“嘿嘿...咱这位李镖头啊...还真是个姑娘呀!”

“你说什么!!??”

随着新来镖师的一声惊呼,一杆冒着火光的烟枪也在此时敲到二人脑壳上,总镖头莫老四不知何时来到二人身后,眼神不怀好意的盯着二人;

“嚼舌根子...死了可是要下阿鼻地狱的。”

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二人悻悻闭嘴;看着识相闭嘴的二人,总镖头莫老四朝着车辕上磕了磕烟枪,随后向着那位车队最前端女扮男装的少女走去;

莫老四刚走到少女身后,尚未开口,少女银铃般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莫老狗,你训斥他们做什么?嘴长在他们身上,爱怎么说便怎么说,你管他作甚?”

女扮男装的少女毫不避讳,直呼老者绰号,莫老四听了也不在意,只是微笑反驳;

“老夫就好多管闲事,烟斗在我手上,我想敲谁就敲谁,你也管不着我!”

少女闻言没个好气;

“老不休,一把年纪没个正形,镖局在你手上,迟早倒闭!”

少女头也不回,低声淡骂,只是这骂的不痛不痒,倒让莫老四觉得嘴皮子占了上风,于是一张老脸笑得更欢;忽然,莫老四想到重要事情,脸上表情略微收敛;

“纾丫头,此行仓促,镖局里来不及为你踩道,路上可当心着些,这趟镖极为重要,切莫大意!”

“知道。”

少女惜字如金,只是眼神扫过身后车队,脸上露出一丝异样的神情;

“那是何人?”

少女眼神所指,是个消瘦的文弱书生,混在镖队里,虽然一身粗布麻衣,但面如冠玉,举止间颇为不俗,看着就不像是个穷苦书生;

“还是你这丫头眼尖,那是个活镖。”

“活镖?是何身份?”

莫老四摇了摇头,深吸了口烟枪;

“不知道哩...镖局规矩,忌打听镖物详情。”

少女对此回答嗤之以鼻;

“镖局规矩还说,来路不明之人不可带——”少女眉头一挑,斩钉截铁到:“让他滚。”

莫老四闻言烟枪一抖,知道这位小祖宗恼了;

“你这丫头,十万两白银咧!保他到大同府即可。”

“大同府?”那可是金国的腹地!

少女不解,此行说是北上楚州,路途不过六七百里,最多十日便到,但如今莫老四告诉她是去大同府,那可是三四千里路!三四千里,一路顺利也得走上月余,何况如今时局动荡,群雄并起,一路上官府盘剥不算,就是各路山野草寇也够众人喝上一壶,如此看来,不知要多久才能到那大同府。

“去不了。”

少女说完,牵马作势要回;

“哎哎哎!你听我说完!别急!别急呀!”这姑奶奶混不吝的性子又耍了起来;

莫老四被逼无奈,向李京纾道出来龙去脉,那书生据说是南宋朝堂某位高官之子,具体身份不知,此番北上是去蒙古密谈联合抗金的事宜,官家前些日子收到密报,蒙古将于近日出战金国,想来是官家动了些其它心思,只不过南宋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此子因为诸多原因只能秘密前往,万不可示于人前,于是便有了这趟报酬丰厚的镖。

“此行到了扬州,镖队便兵分两路,我带着镖车队去开封府,你呢,独自带着此子前往大同府,等到了地方,自有人来接应。”

说完,从怀中掏出半块青铜鱼符;

“记住,到了大同府,找到漕帮核对鱼符,若对不上——”莫老四忽然噤声,二人边走边说已来到城门处,不知为何,今日巡查的守军较往日多了一倍,莫老狗上前熟稔的与守军攀谈,待偷偷打点过后,车队得以放行;

出了城,马队一路向北,

就在镖队刚刚出城不久,城门望楼上的一位守军匆匆跑回屋内回报;

“报!德风镖局未曾向东走明州海道,而是径直往北走了!”

望楼屋内灯火通明,一张方桌前围坐着三个身着堂服的官员;此时兵卒来报,三人中居于首座的年轻官员若有所思的开口;

“今早,城中镖局几乎尽出——”他手指轻敲着桌面,眼神淡漠:“看来官家此番势在必行啊。”

次坐之人闻言冷笑;

“那又如何?如今‘史右丞’扳倒了韩丞相,朝堂之上可谓一手遮天,官家所言皆不得下达,只能像如今这般密谕暗遣,可又能掀起多大风浪?靠这些三教九流?能成什么大事?”言语之间满是嗤笑;

“话虽如此,还是得小心谨慎,史右丞初登相位,万不可大意。”

在座之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那便如此,传我令下去,沿途各府郡,派兵截杀这些商队,不留活口!”

沈砚舟一语定论,另外二人纷纷领命离去;

临安府城门望楼上轻飘飘的一句话,决定了这些商队的生死,在这乱世,人的性命似乎也变得廉价,此刻,远处的天逐渐泛白,但朝阳隐而不出,城池,山林间雾气渐浓,不知不觉间将人间笼罩。

“呵...今日这雾,怕是能藏住三十张硬弓的弦响吧。”

城楼上沈砚舟的一声轻笑无人回应,只是那淡漠的杀意,寒冷而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