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出关学,老朱人麻了(嵬嵬岩上松)高分小说推荐

刘出关魂穿洪武三十年,面临万难开局。
朱元璋仅有一年寿命快噶了。
朱允炆被腐儒毒害无视了他。
朱棣虽有心启用却不敢激进。
儒教当道?
刘出关以《出关学》破之。
闭关锁国?
刘出关以学生郑和开之。
宗室繁重?
刘出关以学说影响帝王杀之。
文臣专权?
刘出关以九科都可科举来解之。
武将疲惫?
刘出关以演习和运动会来促进之。
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
样样都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全部上台。
……
百年之后,大明屹立于全球之巅,君臣百姓回望当年。
刘圣千古!
天不生刘圣,大明如长夜。
推书试读:第1章
洪武三十年七月,东宫之外,冷冷的冰雨将刘出关狠狠地拍。
若非记得上个月南北榜案的发生,他真的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魂穿错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明年就要嘎了,照理说,未来的建文帝现在的皇太孙朱允炆更应该采纳他的学说才对,怎么不信他的本事呢?
“对不起,我们皇太孙殿下所学乃是正统儒学,你这种出关学实在看不懂,还请另寻高明去吧。”
刘出关被对方这话惊醒过来,感觉的确找错了人。
果然是高估朱允炆这个过渡皇帝的水平。
既然他们不信自己,非要走老路,那就由着他们去呗。
事实胜于雄辩。
很快见证正确!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这一身《出关学》理论必然可以找到最合适的君主来使用。
“罢了,罢了,不懂真本事的人,不值得我辅佐。”
“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只是,我这一身本事就此埋没太可惜了,不知道以后还能替谁做事?”
刘出关冲着东宫大门口那几个迂腐自负的大儒摇头三次之后,懒得和他们继续争辩,这就回到客栈。
迅速忘记刚刚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转而振奋精神等待下一个机遇。
下一秒。
准备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
突然,一个年过六旬的僧人,带着一脸和善,却也藏不住眼里犀利地敲响了他的房门!
“刘进士,可否借一步谈话?”
“贫僧是为燕王而来,也是为刘进士的《出关学》而来,更是为天下苍生另择明主而来!”
刘出关开门看去,微微惊讶。
想不到这个时空有人欣赏他的《出关学》,更想不到来人不是别人,赫然就是靖难之役里面辅佐燕王朱棣夺了江山的第一功臣。
黑衣妖僧姚广孝?!
“居然是他?”
“居然是燕王朱棣让他来找我的?”
“看来,燕王朱棣的野心,并不是明年也即是建文元年才爆发,而是早有预兆,这个姚广孝竟然是我唯一的知己?”
刘出关迅速反应过来。
一边将姚广孝这个秘密入京之人拉入房间,看了门外左右,不见半点异常,赶紧关门。
一边却也是递上一杯淡茶的同时,仔细打量这个比肩李善长,堪比刘伯温的大明第三聪明之人。
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的靖难之役,乃是他反复读过千百次的经典案例。
不可不谓熟悉。
因此,哪怕姚广孝还没有开口招募,刘出关已经心动几分。
既然他朱允炆非要跟着腐儒一起沉沦。
何妨改投这个更有前途的燕王朱棣呢?
“刘进士可是还在为身份的事情担心?”
眼看刘出关半天没有开口,姚广孝那颗光头之下,一张巧舌如簧的嘴巴,却是自行说下去。
“这点小事,只需要燕王殿下一句话,即可恢复,倒是刘进士天才之资,三卷平天下的《出关学》,更让燕王殿下心动,不知道可否阐述一二……”
闻言刘出关有点失望。
啥玩意儿?
原来燕王朱棣和姚广孝并没有真正读过他的《出关学》吗?
原来只是为了他的名头而来?
这样的邀请出山和腐儒们眼里的那种廉价招揽有什么区别?
一想至此,刘出关态度冷淡,将一本破破烂烂的《出关学》丢给对方。
只是随便回应几句。
“何须阐述?”
“请姚大师自行翻阅就是。”
“自行翻阅?好,不知道该翻阅哪一卷哪一页?”
第一次被一个年纪仅仅十八岁的刘出关这样招呼,姚广孝倒是没有生气,而是好奇心更多。
刘出关则是意兴阑珊地回了他。
问什么问题,就看哪一卷,就读哪一页,总之就是每卷每页皆可解答燕王朱棣的疑惑!
“刘进士果然大才!”
“那好,贫僧想知道燕王朱棣的未来前程如何?”
“那就看第三卷。”
“哪一页?”
“随便一页?”
刘出关的回答也太简陋了,饶是姚广孝这等通达之人也有几分不太舒服,但当他真的打开第三卷随便一页之后。
却是立马惊呆。
只因上面写着一句话“自古削藩必死局,不是亡来便是皇”!
“这姓刘的居然提前预知燕王殿下的心意?”
姚广孝露出些许惊讶,却还有点不信邪,再问第二个问题。
“敢问刘进士,可否预料我大明下一个皇帝会是谁?”
“那就看第二卷。”
“哪一页?”
“随便一页。”
第二次听到刘出关这种气死人不偿命的赌气回答,姚广孝哭笑不得,却也马上打开第二卷随便一页。
下一秒却是再次怔住了。
上面写着一句“得位非大位,大位需永固,江山在拳不在名,社稷靠力不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