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今日推书 > 正文

大唐:我,李泰,逆天改命(我想减肥)高分小说推荐

大唐:我,李泰,逆天改命

唐宁意外穿越到大唐,成了四皇子李泰。

他本想要逍遥一生,做一个躺平的王爷。

怎奈被卷入朝堂纷争,还要面对三十多岁就要病死的命运。

为了活下去,他决定改变命运,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利用现代知识,发展农业,解放生产力,发展工商业,发展生产力。

开办新学,发展医学,搞基建,兴教育。

突厥变粮仓,边关次日达。

社会生产结构改变,世家大族会有怎样的命运?

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上层结构会怎样变化?

推书试读:第1章

贞观三年,长安城。

国子监湖边的凉亭内。

一身着锦袍的俊美少年托着下巴,望着远方,不知在想着什么,未察觉有人靠近。

“殿下,老夫可否讨杯茶喝?”

说话的时候就自顾自的坐在石凳上。

“是魏伯伯啊。”

少年给魏征倒了杯茶,而后端起自己面前已经微凉的茶水抿了一口。

魏征端起茶杯,叹了口气,又放下了。

“魏伯伯为何叹气?”

“那越王殿下又为何发愁啊?”

越王,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小名青雀,是李世民最宠的儿子。

去年给这个儿子的封地多达22州,特允不之官,可以不用就藩。

同时受封的三皇子李恪只有8州,可见李泰受宠程度。

只是,这时候的李泰已经是另一个人。

他本名唐宁,两年前大病一场。

迷迷糊糊睡了一觉,醒来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大唐皇宫之中。

穿越到了四皇子李泰的身上。

这两年并没有发现穿越福利,只能靠自己。

唯一幸运的是自己过目不忘,喜欢待在书房之中看书。

因此记住了很多东西。

“魏伯伯说笑了,我一个孩子能有什么烦恼?”

烦恼有,可李泰不愿意说。

李泰刚来到大唐的时候,为避免别人看穿,尽量地保持低调,装作一个乖孩子。

即使不喜欢,也老老实实地上课,功课做得好,经常被夫子夸奖。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大哥,当今太子李承乾。

看起来跟自己兄友弟恭,可李泰能明显感觉到多了一丝疏远。

是因为那日李世民检查功课的事?

那日李世民夸了自己几句,把李承乾骂了,心里不平衡了?

李泰不喜欢这些勾心斗角。

都说天家无情,果然是没错。

自己肚子里这点墨水要跟这些长了八百个心眼儿的人斗,指不定死得多惨呢,想要好好活着这么难吗?

李泰索性也不装乖孩子了,这两日不想上课就没去。

他更喜欢在这里喝喝茶,看看风景。

“看您愁成这样子,怕不是跟阿耶有关吧?”

阿耶就是大唐对父亲的称呼。

李泰也是瞎猜的,这魏征心思都在朝堂,能让他这么苦恼,想必不是小事。

“殿下如何得知?”

“猜的。”

魏征被一个孩子猜中心思,有点吃惊,也觉得有趣。

“那殿下不妨再猜猜,老夫为何事烦恼?”

还猜?

贞观三年的大事倒是不少。

旱灾?时间还没到。松赞干布继位?应该也不是。

攻打东突厥?

“我猜无非两件事,要么是国库没钱,要么就是跟突厥有关。”

魏征感到很诧异,越王怎么会知道突厥的事情?

这突厥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即位的时候,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直扑长安城。

无奈之下,李世民采用疑兵之计。

吓走突厥人,结了那渭水之盟,李世民一直想要洗刷这个耻辱。

“魏伯伯,你与其在我这里浪费时间,不如回去写你的奏折。”

“奏折?”

“我阿耶要打突厥了,估计今年秋天就会发兵。”

“近几年连年干旱,国库空虚,依您的性子,还不把奏折堆满阿耶的案几?”

李泰并不知道此刻有人就在不远处站着。

李世民得知李泰这两日没去上课立马来到国子监。

听李泰说到了突厥,心生好奇。

李世民心中很吃惊,青雀怎么知道他要打突厥?

还扬言今年秋天发兵。

李世民也只是跟几个大臣提过,他自己都不确定何时发兵。

魏征突然站起身,“殿下怎知此事?”

陛下应该不会说的,那越王点下又是如何知道的?

如果一个孩子都知道此事,那岂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

“魏伯伯莫急,不是旁人告诉我的,是我猜的。”

“阿耶吃了那么大亏,迟早是要收拾颉利的。”

听了这话,魏征才坐了下来。

“陛下的心思老夫也明白,只是,如若对突厥发兵,百姓必受战乱之苦。”

“不打突厥,难道百姓就不受苦了吗?”

魏征被问的愣住了!

突厥以游牧为主,不事农桑。

每逢秋收之际,就纵兵抢劫,边关百姓深受其苦。

渭水之盟后,颉利可汗兵强马壮,屡次南侵。

李世民处处忍让,大唐颜面尽失。

只有消灭突厥,震慑宵小,让世人皆知大唐不可欺。

边关稳定,百姓才能休养生息。

“阿耶想要的可不仅仅是雪耻,而是想要彻底解决突厥问题。”

李世民心里有股暖意,还是青雀懂朕的心思。

那些大臣只会跟朕掉书袋,完全不理解朕。

“殿下觉得应该打?殿下有所不知,这突厥打下来容易,可打下来可不好管啊。”

“突厥我还是了解一二的,此事倒也不难。”

“如果处理的好,突厥可以变成我大唐的粮仓。”

李世民耳朵都竖起来了。

突厥在漠北之地,漠北荒凉,地域广袤,着实不好管理。

李世民一直为这事烦恼,李泰这么个孩子居然有办法,心里也是好奇。

“还请殿下赐教。”

“本王这儿有上中下三策?”

“三策?”

“至于这下策也简单,打完以后再扶植一个听话的人。”

李世民点点头,这办法倒是中规中矩。

册立新可汗是最省事的,发一道圣旨即可。

至少会消停个五年,可五年之后呢?

“只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早晚还会生出狼子野心。所以阿耶不会这么办的。”

魏征认同李泰的说法。

只是这已经是他目前能想出来最好的办法了。

李泰说得有些口渴,喝了口茶。

“中策嘛,就是用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只是理论上的,没有实践过,能不能行不好说。

李泰也是跟魏征吹吹牛,至于有没有用还得试过才知道。

反正短时间内无法验证,这也是李泰将其定为中策的原因。

经济手段?

李世民从来没听说这个词,他往前挪了挪,想要听的更清楚一些。

“何为经济手段?”

“就是开市,与突厥进行交易。突厥缺粮,咱们就卖粮,他们缺酒,咱们就卖酒。”

“这岂不是资敌?”

联系我们

联系QQ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

工作日:

QR code